兰田同志。
堂堂一军之长。
此刻却像一尊门神似的,固执地守在车间大门外。
他刻意站得远了些,生怕自己打扰了里面正在埋头工作的工程师和工人们。但那微微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身姿,以及那时不时望向车间内部、充满了急切与渴望的眼神,却像一根针,轻轻刺了江夏一下。
让一位功勋卓着的老同志、一军之长这样眼巴巴地守着,江夏那套“最优资源配置”的自我陶醉瞬间消散无踪,只觉简直是罪过。
江夏的心颤了一颤。他深吸一口气,收起脸上那点不正经,掏出笔记本,迅速的向顺寿老师解释起来。
“您啊,别老是盯着低速大回流风洞看了。Ф3mx2m的参数够干嘛的。没有三分量应变天平,只能测总压分布够干嘛……”
顺寿老师下意识就想反驳,他本来还在琢磨是不是能把模型缩小到0.3米,凑合用到那台更小的1米教学风洞上去,虽然雷诺数会掉到小于0.3x10?导致流动失真,但总比凭空想象来得安心……
可他的目光一落到江夏递过来的设计草图上,到了嘴边的话就咽了回去。
“嗯?可调地板?”顺寿老师扶了扶眼镜,心里嘀咕这小子造挖掘机造得魔怔了,怎么哪儿都想用上液压系统。
但再往下看理由:洞壁加0.8米高可调地板,模拟地面效应,避免“翼根-地板”二次反射……
“嘶……有点东西啊。”他不得不承认,江夏这一招,还真是那么回事。
接着是三分量应变天平的指标要求:升力200kgf,阻力20kgf,俯仰力矩50n·m,精度0.1%?
顺寿老师眉头紧锁,刚才没注意,这是个啥玩意儿?
再细看江夏的草图注解:平杆直径≤40mm,可穿入模型中央机体,避免“翼下撑杆”干扰融合区流场。
“这不就是高级支架嘛?需要搞这么复杂?”他正疑惑着,江夏又递过来一份打印版文档,标题是:“一种三分量应变天平结构及多天平组装测量方法与流程”。
“天平”他懂,但“应变”是啥?还“三分量”?
顺寿老师的专业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,也顾不上去管江夏了,一把抓过资料,就近找了个加工台,拧亮那盏有着绿色玻璃罩的旧台灯,全然忘我地沉浸了进去。
嘿,挖坑年年有,今年到你家。
有了这个三分量应变天平,顺寿老师,拎着这个改良版的常规回流式低速闭口风洞试验段慢慢玩去吧。
想来也够这位折腾很久了。
刚走两步,胳膊又被顺寿老师给拽着了。
“咋?”
“你……你这上面写的‘高速摄影同步记录油流、丝线流态’……这……这是不是太超前了点?”
“你别写了个名字,就说它能用啊!”顺寿老师有些抓狂。
“你知道我们现在数据采集是啥样吗?是派人瞪大眼睛盯着u型管微压计,手动读液柱高度,然后对着贴了示踪丝线的模型‘咔嚓咔嚓’用普通照相机拍照!回来再一张张照片比对、一个个数据手工录入!
你这一套‘高速摄影’,咱们上哪弄去?这‘高速摄影’又是个什么鬼?听都没听说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