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海肠子的鲜香余韵,江夏抹了把嘴,转身就往船厂的保密车间跑。
比起舌尖的美味,他更惦记那台躺了几个月的燃气轮机。
这会忠华教授已经派人通知江夏,拆解任务准备就绪!
虽然江夏心知肚明,即便有自己这个“外挂”参与,眼前这台工业明珠的许多方面,尤其是核心材料,仍是目前国内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但正如他常说的,人总得有个奔头。
后世那些品类繁多、性能各异的机械设备,不就是一步步攻关出来的么?
现在多琢磨一分,将来就少走一分弯路。
“唉,等哪天咱们真把‘圆珠笔头钢’都炼出来了,不知道那些整天吹嘘‘外国就是好’的人,又该找个什么新由头来贬低自己人了……”江夏带着一丝戏谑的感慨,步入了船厂的保密车间。
车间里早已是一片严阵以待的景象。
那台燃气轮核心机被数十个手动千斤顶稳稳托举。
江夏和忠华教授站在临时搭起的指挥台上,眼前展开的正是那套由江夏设计的“工艺不够,聪明才智来凑”的“光学校准尺”与“机械声光节拍器”系统。
此刻,光尺系统已经就位。
一根经过精铣,刻着清晰毫米刻线的长钢轨作为主基准尺,被水平固定在核心机下方经过找平的基座上。每个千斤顶的承载面上,都通过磁性表座垂直安装着一根磨尖了顶端的指针,确保其与千斤顶的升降运动完全同步。
“启动光源!”
一排从探照灯拆下并加装了长条形遮光罩的聚光灯泡骤然亮起,将均匀而强烈的平行光束打向刻度尺面。
刹那间,数十根指针的尖锐阴影被清晰地投射在刻度上,仿佛一套精密的光学标尺。
“启动基准校准!”
负责各个千斤顶的战士们立刻俯身,眯起眼睛,像瞄准一样,小心翼翼地旋转手轮,调整着指针的高度。
车间里只听到细微的齿轮啮合声,直到有人依次高声报告:
“一号位,影尖对准零位!”
“三号位,对准!”
“七号位,对准!”
……
随着一声声报告,所有指针的阴影尖端,最终都精确地停在了刻度尺的“零”刻度线上,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初始水平基准。
完美!
游走在工位上,不停用扫描仪分析着面前参数的江夏,不由对战士们比个大大的赞!
紧接着,“声光节拍器”启动!
一台旧电机带动着一个手工打磨的等速凸轮开始旋转。凸轮每转一圈,便顶开一个弹性电开关。
“叮——!”一声清脆的电铃响彻车间!
同时,悬挂在高处的大功率碘钨灯猛地闪烁出耀眼的白光!
“灯亮铃响”!
这就是行动的号令!
“第一节拍,顶升!”忠华教授对着麦克风喊道,声音通过临时拉设的喇叭传到每个操作位。
所有负责千斤顶的战士,如同听到军令,在铃声与灯光的同步信号中,同时将各自的手轮旋转了一个固定角度。
“灯灭铃停”!
所有动作在瞬间同步停止,所有人保持静止,如同雕塑。
“第二节拍,顶升!”
“叮——!”灯亮,铃响,所有人再次同步旋转手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