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强势整合(1 / 2)

首套系统验收那天,何颂提交的报告厚达百页。

从湿热环境下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衰减系数,到智能电网的负荷预测算法,每个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,他主导开发的中间件成功破解了私有协议壁垒,让冯氏设备与客户的老旧生产线无缝对接,改造工期比行业常规标准缩短了40%。

冯承均在庆功宴上举着酒杯穿梭,听客户们纷纷称赞“冯氏技术过硬”,笑着把功劳都推给何颂:

“我们的技术总负责人,能在沙漠里调试无人机,也能在暴雨里玩转储能站。”

而此时的何颂,正坐在实验室里拆解报废的光伏板,他发现南方空气中的盐分对组件寿命影响远超预期,笔记本上新列的改进方案已经排到了第五十版。

商业版图扩张的同时,冯承均没忘了王曼妮家的能源公司。

那家靠着建材生意霸占s市资金链榜首的老企业,本想在新能源转型中分杯羹,继被调查暂停新能源项目后又被冯氏的凌厉攻势打得节节败退。

先是王曼妮家合作了十年的汽车制造厂,被冯氏以“零首付安装光伏板”的方案撬走,对方负责人握着冯承均的手说:

“你们的储能方案能让生产线不停电,这点比什么都强。”

消息传到王家公司时,会议室里的玻璃杯被狠狠摔在地上。

接着是银行那边,冯承均在洽谈信贷合作时,轻描淡写地提了句:“听说王家最近在抛售固定资产?他们那些材料,怕是抵不了多少钱。”

没过多久,王家的贷款申请就被按下了。

最致命的一击,是冯氏联合几家企业成立新能源联盟,直接将王家公司排除在外。

当王曼妮的父亲带着高管上门求合作时,冯承均正在签署新的光伏电站合同,抬头笑了笑:

“我们联盟只收有核心技术的企业,你们要是能拿出何颂那样的方案,随时欢迎。”

王启明看着公司账户上不断减少的数字,第一次尝到了力不从心的滋味。

他也想过用舆论,用关系,用女人等手段来打破僵局,可是曾经的手段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。

那些曾经围着他家转的供应商,如今都在冯氏的工地上忙得热火朝天,电话里的语气客气却疏离:

“王总,不是我们不合作,是冯总的付款周期比你们短三成啊。”

冯承均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,看着南方城市上空渐渐散去的雾霾,指尖在手机上敲下一行字发给何颂:

“王家的光伏项目竞标,让技术部把参数再提一个档次。”

至于对方会不会因此彻底断了活路,他没再多想。

商场如战场,从来不是请客吃饭。

他在s市,暂时只认卫书林一个盟友。

何颂在光伏项目竞标现场遇到了鼎盛能源的技术副总赵凯。

对方是业内出了名的“快刀手”,以凌厉的技术整合能力着称,此刻正拿着冯氏的设备参数表,语气带着几分不屑:“何工这方案精度是够,可惜太保守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