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0章 筚路蓝缕的中药人(2 / 2)

江夏伸手摸了摸真空泵的密封圈,指尖蹭到了一圈裂纹:“这密封圈都老化裂了,抽再多下也存不住真空啊!浓缩时真空度不够,水分蒸发慢不说,还得升温,有效成分又得流失一部分……你说新生产的那批颗粒,有效成分低了15%,说不定跟这个也有关系。”

看着城贵活菩萨脸都红了,江夏觉得话有些重了。过意不去的他,哈哈一笑打了个圆场:“不过还可以了,你们还用上了真空泵。我以为你们还在用大锅来熬水份呢……”

话音未落,城贵活菩萨的眼角突然有些发红。

好吧,又说错话了。

为啥……

因为一转弯,一口巨大的敞口搪瓷锅就赫然出现在眼前。锅架在另一个灶台上,,锅里的药液剧烈翻滚,蒸汽弥漫,工人们拿着大木勺不断搅动,防止药液扑锅。

“你们是,先熬了在抽真空?”

“嗯,这样效率高一点……”

口胡,这也高不到哪去啊……

“真的快些,熬掉一半水分再抽,能省一小时。”张城贵的声音有点低,“去年没泵的时候,全靠大锅熬,熬一天才能出一锅浸膏。”

呃,好吧,又犯错了,这么一算,确实高了不少……

我们的同志啊,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,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。江夏觉得,现在的工友们,真是太可爱了……

接下来,就是放着几个大木桶的工位了。怎么说呢?江夏反正觉得这几个大桶出现的地方应该是酿造厂或者是酒厂。

“这是混合工序。浓缩好的浸膏和化开的蔗糖水,都倒进这木桶里,靠人工用木棍搅匀。”

“你们连个v型混合机都没有吗?\"江夏难以置信地问。

\"什么是v型混合机?\"城贵一脸茫然。

江夏叹了口气,指着工人们的手说:\"手工混合怎么可能均匀?每包药的成分都不一样,这疗效能稳定吗?\"

“你看膏体都已经很稠了,充其量就是糖浆混合不均,分装后口感可能有点差别,但药效不会打折扣的!”城贵小姑娘对自己设计的这个流程还是挺自豪的。

虽然简陋,但她确实考虑到了有效成分分布的均匀性问题。

你也别说她错,从原理上来说,药液浓缩了过后,每一滴都是饱和溶液。还真是口感可能有差别,但疗效不会打折扣!

干燥部分就不看了,前面已经看过,江夏也不想对此吐槽。

但,最后到筛分环节,让呆毛崽真的有些绷不住。

所谓的“筛分机”,就是个绷着铁丝网的木框,一个女工正抱着木框使劲晃,细粉从铁丝网的破洞里漏下来,落在地上,她戴着两层口罩,还是忍不住咳嗽,肩膀一抽一抽的。

“这靠人力晃,筛一斤颗粒得十分钟吧?”江夏看着地上的细粉,心疼得很,“细粉漏了不少,多浪费啊!而且人晃久了,胳膊肯定酸,筛分效率也低。”

张城贵低下头,声音更轻了:“咱也想换设备,可没资金……能凑合用,就没敢提要求。”

“城贵同志,我大概看明白了。”江夏沉吟道:

“咱们的提取有个好基础,但后面的浓缩、混合、制粒、干燥,每一步都卡在了‘靠天吃饭’……哦不,是‘靠人硬扛’的原始状态。环节之间是断开的,全靠人力搬运和经验判断,所以效率低,质量波动大。”

城贵小姑娘不满的撅起了嘴:这不明摆着,哪有你这样当面揭老底的!我还没领你去药材炮制车间看呐!那边的中药,可都是用铡刀切的。特别是苦杏仁的炮制方法,那才叫磨蹭。不过自己弄了个脱油致饼法,不知道师傅们用上没……

江夏的目光再次扫过整个车间,脑海里将那幅规范的生产流程图与眼前的现实重叠起来。

“或许,”江夏缓缓说道,“我们不应该只想着修修补补。能不能围绕那个不错的提纯罐,设计一条能把浓缩、混合、甚至制粒干燥更好衔接起来的‘线’?

比如,给提取罐配上更稳妥的加热和搅拌,让浓缩在密闭、低压的环境下快速进行,让混合在带机械搅拌的罐子里完成。

最关键的是,想办法跳过最费力、质量最不稳定的手工制粒和盘式干燥,研究能不能让药液‘一步’就变成干燥的颗粒?”

“一步……就变成干燥颗粒?江夏同志,这……这能做到吗?就连东北制药总厂那边都是用炉子烘啊?”张城贵听着这闻所未闻的思路,总觉得面前这个呆毛崽在忽悠她。